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甘肃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以陇东南资源为重点(3)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陇东南文化资源与走出去必须实施品牌战略。就陇东南文化来说,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具有枢纽作用与品牌特质,就陇东和陇南的地理位置而言,也具有

陇东南文化资源与走出去必须实施品牌战略。就陇东南文化来说,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具有枢纽作用与品牌特质,就陇东和陇南的地理位置而言,也具有枢纽型和文化资源的厚重型、累积型、重叠性等特点。陇东处在陕甘宁的关键地带,文化资源不乏优质名牌属性,近年来较大规模的整理、挖掘与包装宣传,取得了一定效果,当然整体上看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品牌优势。陇南处在甘肃南向发展、建设陆海贸易通道的关键区位,而且在中国西北—西南的连片上具有重要位置,近年来在历史文化、建筑设施、社会文化产业与活动、资源整合等方面,做了一些走出去的工作,但就全省情况看,和邻近的秦、蜀经济文化圈比较,还要作出更大努力。宏观看,陇东南文化资源要走出去,在戏剧影视业文化品牌走出去、文化创意走出去、新媒体和网络资源文化走出去等诸多方面,都面临很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陇东南文化走出去的理论思考与模型创建。陇东南文化走出去是甘肃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部分,当然属于中国文化对外的传播和影响范畴。实际上,陇东南文化走出去也有政府与民间不同的传播方式及其优点与不足,从更宽阔的视野观察,陇东南文化走出去还可以创建一个示意模型(如图2):

图2 陇东南文化走出去模型示意图

从这个模型示意图来看,陇东南文化走出去并不是简单的一种文化介绍,其中包含了很多国际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复杂因素,也包括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方面的错综联系。就现状而言,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对陇东南文化宣传多,而文化传播少。比如2020 年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在新西兰的演出“深受当地人民和游客喜爱”[8],实际上是发挥的宣传作用多:陇南师专10 名白马藏族学生表演的傩舞池歌昼、打墙舞、祝酒歌、火圈舞等原生态歌舞连续演出5 场,而文化的传播作用却微乎其微。这种情况在其他方面有相似表现:文字翻译多,文化翻译少;对外国受众关注点、兴趣点缺少调查研究;被动性、防御性、依赖性特征明显;创新不强、文化价值理念几无传播;在较多领域,文化传播被简单化和游戏化等等,这都是需要我们做深入思考的。

四、陇东南文化走出去的策略与路径

陇东南文化走出去的最基础策略,就是自身实力的日益强大。习总书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陇东南文化要走出去必须加强陇东南文化的自身建设,只有自身的强大才能作为走出去的最基本、最有力的保障。限于篇幅,我们把陇东南文化自身建设的12 个重要部分及关涉的内涵指标、支撑条件、方式创新(意识)、有利因素等做一个概括,详见表1。

在做到自强的基础上,陇东南文化走出去的策略与路径应主要考虑在以下六个方面。

1.亲近性和落地化。文化有地域性特点,与当地人民的劳动生活有紧密联系,陇东南文化走出去要重视本区域文化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在创新文化产业方面要重视亲近性和落地化,通过一定的文化包装,使国际社会能够较好地接受,以便助推文化输出,如陇东南带有“华夏文明”源头的文化,要易于让欧洲、亚非国家产生共鸣和亲近感,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态势。2014 年习主席出访斯里兰卡,首提“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9],实际也是陇东南文化走出去一个重要观点,这里边就包含着文化进入异域他邦的亲近性和落地化的深意。我们要借助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期,把陇东南文化逐渐输出到中西亚乃至欧洲,尽最大努力同步实现亲近性和落地化。只有这样,陇东南文化及其相关产品才会逐渐被其他国家人民接受,文化产业也会越做越强大。

2.叙述情境的故事化(切忌政治说教)。从陇东南文化走出去的角度看,叙述情境的故事化就是要将陇东南故事转变为世界共享的故事,从互动的多样性去发现相通的文化价值,尽可能把繁复的差异性降低到文化共识的基本机理所在。[10]不必动辄以文化源远流长自居、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自傲,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体味他国文化声息、倾听欧美和亚非国家的文化故事,通过开放包容赢得更多文化互通方面的感情共鸣。切忌在陇东南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使用政治说教、强制性价值输出,或者单向度文化传播和自我表达。应该看到,陇东南文化走出去,获得传播亲和力、感染力为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才会增进文化走出去的公信力。要打破文化走出去只讲中国文化故事的封闭现状。陇东南文化故事的世界传播之道,在于“中国陇东南的”升级为“世界的”。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www.zgzlxxcy.cn/qikandaodu/2021/0708/1088.html

上一篇:孙子的战略筹划思想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启示
下一篇:智慧教育背景下新兴教学方法研究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投稿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版面费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论文发表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