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万建民院士: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 保障(2)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以水稻新品种培育为例。我国现有水稻4.5亿亩,平均单产470公斤。为什么我们能达到这样的结果?正是因为我国的水稻育种已经两次走在世界前列。第一次

以水稻新品种培育为例。我国现有水稻4.5亿亩,平均单产470公斤。为什么我们能达到这样的结果?正是因为我国的水稻育种已经两次走在世界前列。第一次是在 1950 年代。我们成功实现了从高梗到短梗的突破。这比所谓的世界第一次绿色革命早了6到8年。第二次是在 1970 年代。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在野生细胞中发现了雄性不育基因,培育出一大批杂交水稻品种,对我国水稻增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世纪初,我们进一步推进超高产杂交水稻的培育,培育出一系列超级粳稻和超级杂交稻,对我国水稻增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 1960 年代以来,全球农作物产量出现了两次飞跃。然而,自 1980 年代以来,作物育种在产量、质量和抗性改善方面取得了进步。高原期。如何进一步提高产量就比较困难了。

万建民表示,我国农业生物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前沿技术研究取得进展,养殖技术创新能力显着提高。在基因组编辑、全基因组选择和合成生物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品种研发能力稳步提升。培育出7万多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优质绿色等多品种比例逐步提高。

尽管如此,我国生物种业技术仍面临重大挑战。遗传资源挖掘深度有待加强,农业生物基础研究原创性不足,前沿技术创新短板仍突出,重大新品种开发有待完善,生物育种创新体系建设需要改进。为此,万建民建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领生物育种发展方向,培育自主品种,掌握种业发展主动权,构建现代种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

万建民表示,生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产业。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集团越来越重视发展生物种业,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品种是生物种业的“芯片”,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因此,我国必须加大生物育种和产业化力度,突破当前农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新京报记者曹景瑞

编辑唐政校对刘军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www.zgzlxxcy.cn/zonghexinwen/2021/0820/1130.html

上一篇:兴发集团(600141.SH)与深圳先进院就战略新兴材料开
下一篇:东莞市新兴战略性产业基金成立,规模100亿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投稿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版面费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论文发表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