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场景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发展——来自武汉数(3)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今,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龙灵山蜿蜒起伏的山路上,自动驾驶出租车、观光车、穿梭巴士、售货车、环卫车穿行于绿水青山之间。这一幕,让军山街硃

如今,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龙灵山蜿蜒起伏的山路上,自动驾驶出租车、观光车、穿梭巴士、售货车、环卫车穿行于绿水青山之间。这一幕,让军山街硃山村的村民们颇为感叹,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矿坑,如今已变身为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公园。

20世纪90年代,龙灵山所在的硃山片区进驻十多家采石场炸山采石,留下数十个矿坑。

2006年底,武汉经开区托管军山街,停采闭坑,修复山体,6万平方米废弃矿坑全部回填,并修建了龙灵山生态公园。

2015年,武汉经开区在龙灵山周边成立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的智慧生态城,在智慧生态城内,2/3是生态绿地,严格控制开发,1/3土地可供开发,但工业项目被拒之门外,优先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检验检测、智能家居、高端文化旅游及康养等高新技术和绿色健康产业。

2019年,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在此挂牌成立,建设了国内最大的5G车路协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东风、百度、中国移动、华为等一大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纷纷落户,围绕七大类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开展下一代汽车的研发、测试、验证等商业化运营。

不仅是龙灵山,昔日的采石场黄龙山也正变身为郊野山体公园。如今,位于武汉三环线东段的黄龙山,山体体形丰满、植被茂密,犹如一个绿色的大盆景,让人难以想象它曾经是一座山体几乎被挖平的采石场。

城市是天然的场景发生器,可挖掘的场景是海量的,一个区域挖掘打造出的场景资源越丰富,新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就越大。

龙灵山、黄龙山变身城市新场景的同时,城市地标建筑也在积极融入场景建设中。

今年“五一”期间,代表现代科技文明的光谷“牵手”千年古楼黄鹤楼,一场跨界光影秀在城市上演。这场中国光谷光影秀活动中,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全球首颗北斗高精度AI控制芯片、中国首个400G硅光模块等15款产自光谷企业的“硬核”科技产品集中亮相,他们代表着各自领域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最高水平。

“黄鹤楼将成为武汉商业新地标。”中国光谷光影秀活动期间,武汉旅游体育集团宣布,将以黄鹤楼为载体,通过不定期举办海内外重要商业(品牌)高端发布展演活动,将其打造成为武汉商业新地标、品牌产品首发地。

今年“五一”期间,光谷“牵手”黄鹤楼,在城市上演了一场跨界光影秀。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给优惠不如给场景

对标“全域场景营城”武汉还有提升空间

“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最缺乏的就是应用场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漫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只有在丰富的应用场景中才能找到成长的土壤。

当下,武汉相关部门通过征集和发布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制定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这一系列举措都将通过应用创新倒逼技术创新,加速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应用。

“一个城市的新产业应用场景持续丰富,势必会进一步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进驻,促进城市能级提升。”黄漫宇提到。

而场景本身,已成为全国城市竞相发展新经济的发力点。

王德禄提到,现在各地政府都在提供场景清单,以期吸引独角兽企业落地。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厦门等城市都比较重视场景创新。

黄漫宇举例,去年3月末,上海、成都不谋而合出招——前者出台《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将在未来推出“100+”应用场景,集聚用户流量,催化在线新经济发展;后者举办“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宣布将持续发布1000个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今年1月26日,在成都新经济共享大会上,成都发布了一份1.9万亿元的城市场景机会清单,宣告成都新经济进入2.0时代。

黄漫宇建议,武汉需要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推动人才、技术、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打造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创新高地、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和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现在场景创新的主体是‘独角兽',只要能技术落地,它就能爆发成长。现在各地政府都在提供场景清单,以期吸引‘独角兽'落地。”黄漫宇解释,企业找落地,政府提供机会清单,两者若能高效组合,场景创新就会突破得更快。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www.zgzlxxcy.cn/zonghexinwen/2021/0727/1116.html

上一篇:安徽银保监局持续加大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下一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兴产业投资引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投稿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版面费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论文发表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