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堵与疏之间车联网信息安全标准亟待落地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继2021年第2期和第3期之后,本刊再次邀请第三方检测认证专家畅谈车联网及其信息安全风险议题,为蓬勃发展的车联网产业提供规避风险的思路,也为车联网技术标准体系的建

编者按:继2021年第2期和第3期之后,本刊再次邀请第三方检测认证专家畅谈车联网及其信息安全风险议题,为蓬勃发展的车联网产业提供规避风险的思路,也为车联网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出谋划策。

在如今大热的智联世界里,车联网当之无愧是典型代表。该新兴产业形态的出现非一日之功,它建立在全球汽车产业数十年发展积累的技术和成熟运作模式之上。不管是整车厂商,还是汽车零部件企业,抑或汽车产业链上的其他参与者,无不期望在车联网创造的新增量市场中攻城略地。

而与此同时,车联网信息安全风险浮出水面,成为行业发展堵点。该如何疏通车联网发展之河道?信息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和落地当仁不让。就此话题,SGS中港区新产品和服务开发副总监游天鸿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车联网之新业态发展进程

说到车联网行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游天鸿表示,在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诸如定速巡航系统、自动解锁功能、娱乐系统等车联网相关技术早已有之,而将它们组合起来,实现汽车智能网联,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事,比较典型的是自动化和遥距化,这些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些厂商推出了自动驾驶汽车,但仍处在上路试验阶段,距离量产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智能城市的一个重要分支,车联网毫无疑问是国家大力推进的一个重点领域。最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车联网相关文件,为车联网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其中提到:到 2020 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2018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产品与服务)》系列文件。

2020年11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在2020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正式发布,目标是到2035年,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产业生态健全完善,整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高度自动驾驶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提出: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应用、满足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标准体系。

“车联网如果误用或者做得不好,可能引起交通意外,甚至导致整个城市瘫痪。所以,解决车联网信息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游天鸿说。这也是国家不断完善相关标准体系的一个关键因素。

车联网之难点和堵点

作为一个由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车联网产业是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同时也面临发展初期的难点和堵点。

游天鸿说,现代典型的汽车大概有3万个零件,起码有100多个电子控制元件。如果将每个电子控制元件看成是一台电脑,那么一辆车里就有100多台电脑。将这些电脑与互联网连接,进行智能化升级,意味着将面临很多突出的技术问题,车里的每一台“电脑”都是一个风险暴露口。

游天鸿SGS中港区新产品和服务开发副总监

也就是说,电脑发生的问题智能网联汽车都可能发生,包括“黑客”攻击、软件缺陷、硬件不完善及不同接口之间协同操作不畅等问题。发展到自动驾驶之后,车联网遇到的安全问题将更加细化,比如遥控距离判断、路面状况识别、行人避让等,都需要通过技术手段破解。而目前来看,相关技术还处于研发、完善阶段,达到成熟尚需时日。

毋庸置疑,5G技术的逐渐普及将打通车联网行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环节。游天鸿认为,4G无法辐射很远,或者无法支持很多设备,一个基站能支持的设备数量很少,但5G能做到这一点。5G 有两个频谱,一个能辐射更大的范围,另一个能支持很多设备,两个方面都对车联网的发展有好处。如果5G、6G技术以后发展得好,代替WiFi都有可能。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5G技术,车联网就不可能发展下去,因为你不可能在全国所有道路上都铺设WiFi。

目前,在5G技术应用于车联网方面,中国敢试敢行,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不过,要想让自动驾驶走过试验阶段,安全无虞地造福于民,还需一一排查难点和堵点,在构建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方面倾注心血。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www.zgzlxxcy.cn/qikandaodu/2021/0720/1110.html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促进吉林省新职业青年发展的建议
下一篇:为国有私募股权基金改革发展注入青春动能诚通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投稿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版面费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论文发表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