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抱残守缺亦动人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抱残守缺”在汉语里是个贬义词,饱含着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甚至是冥顽不化、知错不改的挖苦与指责。其实,“抱残守缺”并不一定是坏事,尤其就那些古老建筑而言,“残缺

“抱残守缺”在汉语里是个贬义词,饱含着对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甚至是冥顽不化、知错不改的挖苦与指责。其实,“抱残守缺”并不一定是坏事,尤其就那些古老建筑而言,“残缺”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表现形式。 美国最老的城市波士顿始建于1630年,被称作“牛踩出来的城市”。不知道那些牛来自当地土著印第安人,还是随人乘船,来自欧洲大陆。人开辟的道路都取直线,而牛凭借直觉,选择最便捷地行走,所以,今天的波士顿还有许多弯弯曲曲的道路,完全随着丘陵地带的地势起伏自然形成。在波士顿的坡路行走,有种流畅的自然感。有人问波士顿人,有没想过像别的城市那样改造道路?波士顿人回答:有这个必要吗?现在这样不是很不错,很有“波士顿味道”? 在波士顿,满眼是显得老旧的街道和建筑,公园里遛狗的遛狗、摆摊的摆摊,公交上的外国游客好奇地东张西望,耳中隐隐传来脚下隆隆驶过的地铁声……很难用这些司空见惯的元素来解释这座城市有什么竞争力。但是,波士顿为自己打造了“创意之城”这样一张王牌。它虽然没有在几个新兴产业的崛起中乘势而上,却于淡定之中不断提升自己人本、包容的形象,吸引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纷至沓来。2012年,波士顿跻身全球最具竞争力十强城市之列。在一份对定居波士顿的外籍学术、艺术、商业和政治精英的调查中,“看重波士顿社会文化中对不同思想的开放与包容”,是受访者选择这座城市的最主要原因。 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的中央图书馆,是一幢十分怪异的建筑,远远望去,如同一座上下颠倒的金字塔,感官比例失调,让人觉得突兀。而且图书馆的天井里,摆满了地摊,与图书馆的氛围格格不入。1975年,英国王储查尔斯造访这里时,对随行人员开了个玩笑,说它“活像一个焚化炉。”查尔斯的话,被不少媒体引用,伯明翰的一些议员甚至上升到维护城市形象的高度,提请市政府尽快将它炸毁,免得再丢人现眼。 就在一片非议声中,中央图书馆的大门口张贴出一封信,并被人抄录后放到了互联网上。信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丑陋的孩子,尽管我很努力,却从来没有得到别人的表扬。但是,谁又能剥夺一个人的生存权呢?我虽然丑陋,但我有活下去的权力……我的名字叫中央图书馆。” 没有人知道这封信是谁张贴出来的,但建筑物的“生存权”问题第一次被人提了出来。 不少网友纷纷跟帖,有网友爆料,中央图书馆是全欧洲最大、最忙的图书馆,平均每天接待读者5000人次,每年借出图书17万册。而反观那些所谓漂亮的图书馆,没有一座可以与它相提并论。还有网友说,中央图书馆设计非常合理,采光极好,而且阳光不会直接照射到书籍上。此外,图书馆冬暖夏凉,在炎热的夏天,不开空调,室温仍然保持在30℃以下。这些正是它之所以设计得“丑陋”的重要原因。如果改变那种设计,造得漂漂亮亮,那就成了一个宾馆,或是议事厅,根本不适合图书馆……在这个“丑孩子”的骄人成绩面前,伯明翰的议员们缄口不提炸毁之类的话了。不久,伯明翰市政府表态:中央图书馆代表了一个时代,应该让它好好活下去。 柏林市中心的记忆教堂,原先是一座很豪华很古老的建筑,被二战的炮火摧毁得面目全非,整个顶部全被炸掉了。战后,围绕着这座教堂的是毁还是留,展开过一场激烈的辩论。最后,市政府决定为此进行全民公投,结果,赞成保留的占了绝大多数。于是对它进行原址保护和整修。妙就妙在当时确定的整修原则:绝不改变原貌,毁成什么样就让它保持什么样。为了防雨,仅仅在被炸掉的顶部加盖了一个很大的铜顶子。这个残败的教堂被人戏称为“蛀牙教堂”,它高高地耸立在市中心,成为战争的永久记忆。德国人就是这样,对历史既不回避,也不遮掩,而是想办法让它延续下去,不留空白断代。“蛀牙教堂”的存在,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进行城乡一体化试点的湖北省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他说:“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对古村落要保护好。” 习总书记的话,发人深省。当今中国正处于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期,文化名城名镇、历史街区和古村落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化建设间的博弈协调,必将长期存在。百姓并不反对旧貌换新颜,但这种“新颜”必须有历史的基因、文化的担当。那些被某些人视作“残缺”的遗存,珍藏着来自古代、来自先民的气息与体温,也滋润着今人的心灵。有了这些历史的地标,我们在奔向梦想的途中,才更踏实、更有主心骨、更有文化底蕴。对“抱残守缺”,我们不妨多一些宽容,对“日新月异”,我们不妨少一些盲动,别让五千年的文明遗存,在“大拆大建”、“涂脂抹粉”中消失殆尽。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www.zgzlxxcy.cn/qikandaodu/2020/0731/460.html

上一篇:赞滦河源(诗)
下一篇:三只猴子与新兴产业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投稿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版面费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论文发表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