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生物农业作为湖北省战略新兴产业的优势分析与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生物农业作为湖北省战略新兴产业的优势分析与发展建议门玉英,颜慧超,盛建新,汤华波,林洪(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武汉)摘要:从战略新兴产业的角度出发,对生物农业的国际

生物农业作为湖北省战略新兴产业的优势分析与发展建议门玉英,颜慧超,盛建新,汤华波,林洪(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武汉)摘要:从战略新兴产业的角度出发,对生物农业的国际产业发展动态与趋势进行研究.归纳描述了国内典型省份的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湖北省发展生物农业产业优势及f*q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北省发展生物农业产业的重点领域及主要对策关键词:生物农业,战略新兴产业,生物育种技术,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S—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9—1939—03DevelopmentStrategy ofHubeiBio—agriculture asEmergingIndustries ofStrategicImportanceMENYu—ying.YANHui-chao.SHENGJian-xin,TANGHua-bo.LINHong(HubeiAt·a,lemy of h-ientifit-andTtJ(-hni c·alInflwmalion.Wtlhan.China)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s anti trends of bio—agrieuhure was study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emerging industrie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The situation of hio—agricuhure industry in typical domestic provinces was summarized.Meanwhile,the focus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o-agrieuhure industry inHubei was analyzed deeply.Based on these,the priority areas anti main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bio—agriculture industries inHubei province was put fi,rward.Key words:hio—agri,‘uhure industries;emerging industries of strategk·imlu)rtanee;bio—breeding;development strategy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经济时代.人类所面临的贫困人口增加、食品短缺等问题的解决或缓和.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现代生物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农业作为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的结合体.是农业发展到生物经济时代的一种必然趋势.是现代生物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随着人类对农业生物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相火闫家纷纷把农业生物技术作为提高国家农业竞争力的突破口.生物农业成为全球倍受关注的热点n:,、1国际生物产业发展动态与趋势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它不仅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而且在保障食物安全、保护环境、寻求替代能源等方面发挥着H大的作用。。当前许多国家在生物农业产业方面的意识空前提高.希望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完善产业链条、抢占产业上游谋求对产业链的掌控和垄断,、1.1国际生物农业产业发展动态生物产业以再生性资源为主要原料.能源需求较少,污染性低,是创造绿色GDP的产业.兼具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特征。自1983年首批转基因植物如烟草、马铃薯问世,特别是1996年转基因大豆等研制成功并实现环境释放以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猛。目前.世界生物技术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初始阶段.但加速生物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过去10年.世界各冈在发展生物农业方面的投资增长了10倍㈦。为了争夺未来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市场.许多国家制订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及重大支持措施.收稿13期:2011-03—24作者简介:门玉英(1980一).女,黑龙江讷河人,助理研究员.博l二.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管理战略研究T:作.(电话)2(电子信箱) happylindal980@yahoo.P,om.(。n。1940湖北农业科学20l1年聚集和培养人才、投入大量资金.以鼓励和推动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如美国的“面向2l世纪的生物技术”计划。日本的官、产、学一体化推进21世纪的生物技术计划等.中国的“863高技术发展计划”,欧洲的“尤里卡计划”.都把农业生物列为优先领域.力图占据生物农业的技术前沿、跨国公司现已成为生物农业的主体。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34亿hm2.占到全球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9%.1996~2009年期间增长了80倍.并预测2015年种植面积将达到2.00亿 hm2.全球生物种子市场的价值高达105亿美元.其中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棉花种子市场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5.1.2国际生物农业产业发展趋势目前.国际上利用植物转基因技术已经培育l叶{一大批高产优质的超级农作物新品种.动物克隆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为改良和培育新的动物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畜禽疫苗、生物兽药的研究使用,将构筑动物防疫新体系.大幅提升人类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疾病的防御与控制能力e。牛、猪、鱼等动物生长激素以及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将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效益。2l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技术作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推进器”.正在悄然拓展和创新农业功能.进而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而强劲的动力.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愈来愈多的生物技术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进人商品化阶段.农业生物产业正呈现m农业应用延伸化、产业规模扩大化、产业发展国际化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物产业已经成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产物.而且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规模愈来愈大.乃至成为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例如,美国、法国、英围、德国、日本、丹麦、意大利、中国等许多困家都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t,HGP)研究,耗资数十亿美元。由此可见.生物农业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大规模集成化的协作研究对象。2我国生物产业布局及发展现状自“863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农业生物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生物技术育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兽用疫苗、生物饲料等领域已经进人围际先进行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十一五”期问选择性地分批建设了一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已认定了石家庄、长春、深圳、长沙、广州、上海、北京、青岛、武汉、成都、昆明、重庆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及哈尔滨、德州、泰州、郑州、通化、南宁、西安、天津、南昌、杭州10个生物产业领域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并计划逐步增多。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20多年来从无到有.获得了,很多成果。中围是全球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圈,目前主要集中在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水稻和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领域依次为饲料添加剂、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水稻18-10:。目前,困家已经明确把生物育种产业纳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省纷纷大力发展生物农业产业。3湖北省生物农业发展的基础湖北省生物农业产业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越来越受到省委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经过科研人员十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3.1生物资源丰富.生物育种技术领先湖北省植物、动物、生物质和中药资源丰富。共有植物资源90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893种、湿地野生脊椎动物441种.拥有一大批特有资源和国家保护动植物。微生物、动植物种质资源和试验标本等自然资源建设居国内领先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种质资源中心。这些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发展生物农业产业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动植物新品种培育与良种产业化位居全国前列.先后诞生了世界第一条克隆鱼、我围第一头试管猪和第一个转基因植物新品种。3.2科技人才优势明显.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湖北省是农业科教大省,具有科技人才优势。在生物产业方面.具有上百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集聚了一大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人员.其中“两院”院十14人.同时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部委开放实验室17个、重点T.程(技术)中心4个、博十后科研T作站10个和省级重点实验室22个、省级_r: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是我圉最大的农业科研基地之一和两大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之一:已建成的全同首家认证的P3实验室和正在建设的生物安全P4实验室.使我省在高致病性病毒研究方面位居全国乃至亚洲前列。3.3生物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逐步形成生物产业群湖北省目前从事农业生物技术开发的企业近200家.从业人员约5万人.H{现了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开发的产品在周内及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湖北是我国最大的溥用和鱼用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最大的生物农药基地。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I天聚集了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饲料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www.zgzlxxcy.cn/qikandaodu/2020/0730/455.html

上一篇:传统产业“赋能”再认知
下一篇:兼职编剧:码的每一个字,都是落在键盘上的眼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投稿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版面费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论文发表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