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3)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综合来看,战略新兴产业同传统产业之间具有密切关联,后者为前者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前者则为后者的升级带来巨大的牵动性影响。而两者关系的深化

综合来看,战略新兴产业同传统产业之间具有密切关联,后者为前者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前者则为后者的升级带来巨大的牵动性影响。而两者关系的深化,均是为了实现对经济的有力推动,基于此,以经济为主导,发挥战略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力即成为迫切选择。反之,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不仅可以带动本产业的升级,最重要的是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刺激相关连带产业共同升级(胡冰,2017),因此二者之间存在互为促进的关系,如图2所示。

表1 2011-2015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专利成果与产品产值比重指标注:数据来源于对应年份《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经济主导下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举措

首先,大力加强产业创新力度。我国新兴产业的整体状态尚处于起步时期,虽然技术水平已有明显提升,但核心技术层次依然处于相对落后地位,这样的现状直接限制了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此,有必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促使科技创新真正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本文认为可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深度,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科学化元素,同时加速科技中介市场的建设,打造新形势下的科技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提高产业创新驱动力。其次,最大化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受制于技术水平,我国新兴产业如今生产成本依然较高,很多消费者对其望而却步,限制了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进程。对此,应深入挖掘高科技产品的市场潜在需求,通过对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调整与行为的塑造促使传统产业结构与时俱进实施技术化升级。政府亦有必要更加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给予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更多的扶持,包括政策的针对性以及资金的充足性等,利用新产品市场需求空间的扩大拉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最后,为产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基础。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升级或发展都需要基于良好的基础环境保障。政府在此方面则有必要发挥出基本职能作用,正确定位地方经济发展目标,并结合产业实际状况为其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在于经费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则应鼓励产业积极开辟国内市场,最大程度降低产业发展中的进口需求量,同时集聚具有关联的产业共建生产基地,以产业园区等形式放大协同效应,实现共赢式发展。

1.孙军,高彦彦.产业结构演变的逻辑及其比较优势—基于传统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的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2(7)

2.唐艳.全球化框架下“产业结构升级”内涵新解[J].商业时代,2013(12)

3.韩霞,朱克实.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分析[J].经济问题,2014(3)

4.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肖兴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7)

5.任保全,王亮亮.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规模效应吗?—基于产业分类、政策和产权层面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4(3)

6.施卫东,卫晓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研究综述—基于演化视角的分析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3(5)

7.胡冰.经济下行压力下产业结构升级的稳增长作用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

研究背景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之间的竞争态势愈演愈烈,要想赢得更高的地位,强势发展经济实为必要举措。战略新兴产业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在短短数年之内迅速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需要与时俱进顺应国际潮流,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强劲动力。为此,2009年我国中央经济会议将战略新兴产业置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政策的出台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10年国务院又进一步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进一步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虽然战略新兴产业在我国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式发展,但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相比于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传统产业结构水平整体处于较低位置。以近些年来GDP指标为证明,从2011年至2016年,我国GDP指标增势显著,增长比例达到大约68.5%,但三次产业各自的比例却由2011年的10.2%(第一产业)、45.8%(第二产业)、44.3%(第三产业)变更为2016年的8.1%(第一产业)、40.3%(第二产业)、51.6%(第三产业)。虽然第三产业已经超过了50%,但这种增速却处于全球的落后水平,即便印度地区的第三产业也已经于2004年超过了50%。由此可见,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已成迫在眉睫之势,全力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朝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过渡才能进一步强化我国的经济动力。综合来看,战略新兴产业的推进,必然会提高对知识、技术密集型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因此助力于为该产业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亦将更有利于抢占国际经济科技之先机。那么通过何种路径能够达成此目标,战略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升级之间又存在何种关系,即成为了具有时代性研究价值的新课题。产业结构升级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需求(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之争宏观经济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始终被视为社会经济的驱动力。纵观当今学术界针对产业结构升级现状的研究成果可见,目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第三产业长期处于较低水准,限制了产业结构对于经济作用的发挥。虽然2016年第三产业占比突破了50%,但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性依然较为严重,整体上第二产业比例过于庞大;第二种观点认为,第三产业虽然占比并不高,但原因需要基于国情而定,不能与印度等国家相提并论。主要在于国际分工模式定位以及市场的全球化层面,也就是市场容量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比如印度在21世纪初期通过发展服务业而使得第三产业形成优势,同期的中国却利用这种差异径直走上了发展制造业之路,由此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三产业,形成了该产业同经济发展的差异;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第二产业的比例过低,但此方面观点目前并没有获得任何支持。综合而论,虽然目前针对我国产业结构现状的观点不一,但整体的低水平却备受认同(孙军、高彦彦,2013)。针对我国传统产业结构现存的主要问题,目前相关研究给出的具体解决方式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简而言之即调整第一产业结构、加强专业创新并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及着力寻求第三产业的突破口等。而无论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何在,引导其作用于经济的增长才是根本目的。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则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核心即在于主导产业的有效转换。(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实践美国。回顾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主导产业为农业,基于农业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行业应运生成。农业产业主导性的发挥,明显体现于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效应;至八十年代,主导产业由棉毛和服装业替代了农业,动因主要是社会发展对于轻工业需求的提升,发展产业的驱动亦定位于为了累积更多资本;从20世纪初期到末期,美国主导产业先后数次更替,全部都是结合社会背景而实施的产业调整,直到八十年代后,以技术密集型产业特点为核心的电子、计算机、半导体、通讯等产业异军突起,强势扭转了美国经济的被动局面,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直接作用于GDP的提升,两者之间的增势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如图1所示。据此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产业主导下,美国经济的发展得以拥有了扎实的基础保障。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的主导产业从农业与轻纺工业逐渐转变为重化工业、高端制造业、汽车家电业以及电子新材料工业等。直至九十年代,日本爆发经济危机,在短期内一度萎靡。为了重振经济,日本开始顺应国际现代化科技发展之浪潮加大力度扶持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化高新技术产业,并同时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事实证明,日本此举有效牵动了传统产业的迅速升级,日本国家经济也得以快速提升,成就了21世纪之后日本现代通信技术的领先成果,以此为核心的主导产业直接奠定了日本在国际的经济地位。通过美国和日本发展主导产业的成功经验可见,无论是推动哪个产业发展,本质上都是为了作用于经济的增长。放眼我国,所有针对三次产业发展的研究无不与经济紧密相关,产业结构的升级目的亦在于此。而战略新兴产业理论与实践的生成和发展,无疑等同于为当代各国指明了未来经济的建设方向,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于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也逐渐明晰。(三)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强烈紧迫性的重大选择(唐艳,2013)。随着战略新兴产业的生成和发展,各界对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该产业的特点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创新驱动”背景下的极强的创新性。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于技术的支持,汇集了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之优势,拥有了足够高的创新能力。以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在2015年,该产业专利申请量已达2235件,拥有量1852件,相关产品产值以及所占比重明显上升,相比于2011年的291.4亿元(18.2%)增长至569.3亿元(25.3%),具体如表1所示。除此之外,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通信业以及相关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也在加强。以此产业发展进程中对生产要素的创新整合为基础,整体要素形态的变革即成为特定趋势,依据创新扩散理论则能够推导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以此为核心的创新效应扩散过程,溢出要素不仅包括创新知识,同时还包括创新技术,最终不仅有利于促进自身发展态势的增强,同时更能够对更多产业结构起到强势带动作用(韩霞、朱克实,2014),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必要性据此可见。战略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一)传统产业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基础性作用纵观国内外战略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关系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观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两者紧密相连,通过密切交融而同步发展;第二,无论高新技术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无一例外都需要以传统产业作为支撑;第三,传统产业有必要发挥出基础性作用,以为战略新兴产业助力;第四,高新技术产业需要起到导向性引领作用,以牵动传统产业共同放大经济效应(肖兴志,2011)。基于现有理论并结合我国产业整体现状,本文认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壮大已成大势所趋,其主导产业效应的生成不可能凭空出现,传统产业作为重要根基,升级或转型目的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完全一致就是为了作用于对经济生成正向影响力。在传统产业效应有限的新形势下,应国际背景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号召,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积极影响大有可为。一方面,战略新兴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典型产业,相对来说具有更高的行业要求,决定了产业发展必须要面临更高的门槛,只有保证支持要素到位,才能实现顺利发展(任保全、王亮亮,2014)。整体而言,该产业在我国目前的状态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空间的开放度并不高,要想实现发展必须要依赖于相应的基础,而这种基础即是传统产业,唯有传统产业通过不断地创新实践催生更多动能,并通过运营为新产业创造更大规模的利润来源,才是新兴产业得以成长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技术的创新之源亦需要以传统产业为“基地”,借此通过技术的不断优化创新为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技术动力。尽管我国传统产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前身,但现如今我国经济的崛起与世界地位的攀升大大推动了传统产业朝向技术密集型状态转型力度的增强。受此影响,战略新兴产业的成长才能够拥有绝佳的技术基础优势。图1 1993-2003年信息技术产业与GDP增长趋势对比注:笔者自绘,数据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官方发布整理。图2 战略新兴产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架构(二)战略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可否认,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传统产业,甚至于加速一些产业的衰退,但总体而言依然利大于弊。据此,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必要积极发挥新兴产业的正向影响作用。首先,战略新兴产业作为朝阳产业,重点在于“新兴”,而“新兴”的基础,则是技术的创新优势。作用在于能够凭借这种技术优势打破传统产业当中的传统生产力格局,通过生产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的创新全面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缓解了传统生产所需的巨大人力物力等成本。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吸引力也随之提升,产业结构的比重势必因此而变。其次,对于传统产业生产实践的改造作为重要基础,新兴产业的另一大影响力还体现于能够通过核心效应的发散对更多新产业的生成起到强势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能够通过对传统产业创新能力的推动而引导其产业链得以进一步延伸,即有利于找到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以传统产业为根基的新兴产业发展又会通过相互融合拓展产业领域的覆盖范围,那么产业结构也就会在此引导作用下而逐渐过渡至更为有序的高级化状态。最后,新兴产业规模的扩大,势必会越来越多地作用于更替传统生产要素,这种影响将加剧传统时期不同要素供给主体的不同压力,产业结构的调整便会顺势成为必然结果。与此同时,产品技术层次的升级与创新水平的提升,也会主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选择,产业结构必然也会受此影响。综合来看,战略新兴产业同传统产业之间具有密切关联,后者为前者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前者则为后者的升级带来巨大的牵动性影响。而两者关系的深化,均是为了实现对经济的有力推动,基于此,以经济为主导,发挥战略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力即成为迫切选择。反之,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不仅可以带动本产业的升级,最重要的是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刺激相关连带产业共同升级(胡冰,2017),因此二者之间存在互为促进的关系,如图2所示。表1 2011-2015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专利成果与产品产值比重指标注:数据来源于对应年份《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经济主导下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举措首先,大力加强产业创新力度。我国新兴产业的整体状态尚处于起步时期,虽然技术水平已有明显提升,但核心技术层次依然处于相对落后地位,这样的现状直接限制了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此,有必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促使科技创新真正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本文认为可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深度,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科学化元素,同时加速科技中介市场的建设,打造新形势下的科技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提高产业创新驱动力。其次,最大化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受制于技术水平,我国新兴产业如今生产成本依然较高,很多消费者对其望而却步,限制了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进程。对此,应深入挖掘高科技产品的市场潜在需求,通过对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调整与行为的塑造促使传统产业结构与时俱进实施技术化升级。政府亦有必要更加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给予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更多的扶持,包括政策的针对性以及资金的充足性等,利用新产品市场需求空间的扩大拉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最后,为产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基础。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升级或发展都需要基于良好的基础环境保障。政府在此方面则有必要发挥出基本职能作用,正确定位地方经济发展目标,并结合产业实际状况为其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一方面在于经费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则应鼓励产业积极开辟国内市场,最大程度降低产业发展中的进口需求量,同时集聚具有关联的产业共建生产基地,以产业园区等形式放大协同效应,实现共赢式发展。参考文献:1.孙军,高彦彦.产业结构演变的逻辑及其比较优势—基于传统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的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2(7)2.唐艳.全球化框架下“产业结构升级”内涵新解[J].商业时代,2013(12)3.韩霞,朱克实.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分析[J].经济问题,2014(3)4.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肖兴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7)5.任保全,王亮亮.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规模效应吗?—基于产业分类、政策和产权层面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4(3)6.施卫东,卫晓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研究综述—基于演化视角的分析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13(5)7.胡冰.经济下行压力下产业结构升级的稳增长作用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www.zgzlxxcy.cn/qikandaodu/2020/0802/484.html

上一篇:从制造业分析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下一篇:让天更蓝、水更绿,锦润嘉植物染色在行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投稿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版面费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论文发表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